一、工作原理
空氣源熱泵和空調的制冷系統(tǒng)原理相同,都是采用“逆卡諾循環(huán)”原理,以壓縮機為動力,制冷劑為載體,依次經(jīng)過等溫蒸發(fā)、絕熱壓縮、等溫冷凝、絕熱膨脹,四個不斷循環(huán)過程,將熱量在空氣和水之間轉移。
空氣源熱泵工作原理圖
空調工作原理圖
二、供暖方式差異
空氣源熱泵:空氣能熱泵自身只是一個提供熱水的設備。它供熱,然后配合其他的采暖末端實現(xiàn)供暖,如暖氣片、風機盤管、空氣能地暖機、地暖管道等都可以作為其采暖末端,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住宅選擇不同的采暖方式。
空調:無論是立柜式空調還是掛墻式空調,都只能利用主動式熱出風的方式來實現(xiàn)供暖。
三、零部件差異
空調采用的是的普通壓縮機,應用區(qū)域主要還是黃河以南地區(qū),空調機在環(huán)境溫度﹣7℃時以下時,難以滿足北方地區(qū)供暖需求。(翅片冷凝器或板式冷凝器器,非親水膜的室外翅片換熱器)
四、換熱機制差異
空氣源熱泵:雖然都是通過冷媒來實現(xiàn)熱量的轉移,但是在.后的換熱階段,熱泵是利用水來換熱,而空調自始至終都是用冷媒充當媒介。一個是水循環(huán),另一個是氟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中,即使熱泵停機,水流還是會一直在室內(nèi)的管道中停留,不斷散發(fā)溫度。這樣相當于添加了一個熱量的緩沖過程。而且如果采用風機盤管或者空氣能地暖機作為末端,熱風是末端從熱水中得來。
空調:空調采用“氟循環(huán)”,實現(xiàn)熱量的傳導??照{出風口大量排出熱風,升溫的目的確實是達到了,但是這種劇烈的主動式熱對流方案會大幅增加人體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fā)量,導致空氣干燥,口干舌燥,舒適感差。
五、運行方式差異
空氣源熱泵與空調的運行方式存在以下差異:
空氣源熱泵雖然是全天通電,但是當制熱完成后,機組就會停止工作自動保溫。家用機一般每天的工作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所以空氣源熱泵要比空調省電,且能更好地保護壓縮機,延長其使用壽命。
第二:空調在夏季的使用頻率高,尤其在北方地區(qū),但空氣源熱泵集熱水、供暖、制冷為一體,冬季運行時間較長。尤其是冬季對于熱水的需求量較大,所以空氣源熱泵需要更長時間的運行來提升水溫,壓縮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運行,因此壓縮機基本都是運行在冷媒較高的區(qū)域。運行溫度是影響壓縮機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運行相同時間的條件下,空氣源熱泵中壓縮機所受的綜合負荷要高于空調中的壓縮機。
六、使用環(huán)境差異
低溫空氣源熱泵參照GB/T25127.1﹣2010。名義制熱工況是室外干/濕球溫度﹣12℃/﹣14℃,超低溫制熱工況是室外干球溫度﹣20℃。
七、系統(tǒng)除霜的差異
一般來說,冷媒的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越大,結霜就越嚴重。空氣源熱泵本身靠的是小溫差傳熱,而空調是大溫差。空氣源熱泵側重于冬季的采暖,都是在低溫的環(huán)境下去吸熱,冬季氣溫零下十幾二十度,而冷媒的溫度也就零下二三十度,溫差只有十來度;空調側重制冷,夏季.高溫度也就45℃,而壓縮機排氣溫度達到八九十度,甚至100℃,溫差有四五十度。
八、執(zhí)行國家標準差異
空氣源熱泵:主要包括家用熱水、商業(yè)熱水、家用采暖、商業(yè)采暖等標準。以制熱量和性能系數(shù)為衡量指標,冷暖機還必須考核制冷量和能效比。
空調:主要包括家用空調、多聯(lián)機、風冷冷水機組等標準,以制冷量和能效比為衡量指標。